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G > 过敏
编号:10721160
过敏反应并非危言耸听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0日
     编者按

    悉闻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金少鸿教授主持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研究”项目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笔者欣喜并由衷感叹 ,使用青霉素尤其是口服的半合成青霉素终于有了质量控制技术 ,这样可以杜绝过敏反应的发生 ,使老百姓的用药安全有了保证。

    青霉素是人尽皆知的抗菌药物 ,分为注射和口服两种剂型。国内口服青霉素生产厂家多达几十家 ,主要品种有 :阿莫西林、阿莫灵、阿莫仙、青霉素 V钾等。由于一部分人对青霉素有严重的过敏反应 ,甚至发生过婴儿注射青霉素后把尿液洒在母亲身上而导致母亲死亡、有的人在距离 20米远的地方一闻到青霉素就会晕倒的事件。所以 ,打青霉素针前做皮试在我国任何一家医院都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程序。然而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 ,口服半合成青霉素是不需要做皮试的。但是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金少鸿教授严肃指出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口服半合成青霉素不代表绝对安全 ,国内已经有一些未做皮试就服用口服青霉素而致死的事例发生 ,为防止意外 ,口服半合成青霉素前也应做皮试。
, 百拇医药
    一组案例触目惊心

    在使用青霉素的人群中 ,约有 1%~ 8%的人对其过敏 ,即使青霉素应试呈阴性 ,仍不能排除有过敏反应的可能。近年来陆续出现口服青霉素过敏的事例。笔者的案头就有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案例 :

    案例 1:从陕西到济南的郭女士在 2001年 10月 27日 8时许 ,服用了两粒阿莫西林 ,约 1小时后出现浑身瘙痒、腹痛、手和脸上均起红斑的不适症状 ,随即被送到附近医院,前后不到十分钟 ,郭女士便开始大口大口地喘气 ,接着昏迷过去 ,一直到下午 4时才苏醒过来。其间郭女士曾 40分钟没有心跳 ,半小时没有血压。经过医生们的全力抢救 ,并且按了 1 1次电击 ,郭女士才从鬼门关那儿被拉了回来。

    案例 2:某女 56岁 ,因上呼级道感染于上海长海医院就诊 ,曾先后给头孢拉定 3. 0g ,静滴 2/d , 5d ;后改为安类汀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1. 8g ,静滴 2/d。两天后出现全身皮疹、色红、瘙痒。问诊知曾有口服阿莫西林过敏史 ,症状类似。后停药 ,给予抗过敏治疗 ,症状减轻后 ,恢复正常。案例 3:某男 35岁 ,因感冒、流浓涕自服阿莫西林胶囊 2粒 ,约半小时后 ,出现颜面、四肢发痒 ,渐至全身皮肤奇痒难忍 ,并且呼吸困难 ,全身发冷。后急送到山东巨野县人民医院治疗 , 3天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 百拇医药
    案例 4:某女 45岁 ,因咳嗽数日 ,有痰 ,无发热 ,于是到某院内科门诊就诊。据检查诊断为右下肺炎 ,给予青霉素 V钾片及止咳化痰药。患者于中午约 12: 30在家中服下青霉素 V钾 2片 ,约半小时后 ,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 ,伴意识丧失 ,急送院抢救。终因急性喉头水肿 ,行气管切开术 ,经抢救无效死亡。

    零售岂可无知无忌

    看了这些过敏反应的案例材料 ,笔者联系上了案例 1中的郭女士 ,事后郭女士告诉笔者,她服用的阿莫西林是在济南市文化西路一家药店买的 ,经检验确认是真药。并没有青霉素过敏史的郭女士在服用阿莫西林时 ,不知道需要做皮试。而药品说明书上 ,并没有写明“需要做次试”的字样 ,药店店员也没有进行嘱咐。

    后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孙药师介绍 ,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药品 ,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绝对不能服用 ,没有过敏史的每次服用前也应做皮试。对于这种药品 ,医生开处方时需要谨慎 ,药店更不能随便出售。然而 ,令人担忧的是 ,分布在各地的大小零售药店 ,几乎没有哪家不出售这类药品的。笔者随意走访几家药店 ,都能看到药店里的口服半合成青霉素比比皆是 ,所问的柜台营业员 ,是否知道口服半合成青霉素也会出现过敏反应 ?是否凭医生处方才能出售 ?是否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是否建议患者在服药前做皮试 ?他们的回答令人不满意。
, http://www.100md.com
    消除隐患重在质量

    据金少鸿教授介绍 ,青霉素过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我国曾将之列入“六五”、“七五”攻关项目。经过 20多年的不断探索研究 ,终于攻克了难题 ,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由金少鸿牵头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研究”项目 ,获本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在令人振奋 ,在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提高产品质量上有了技术上的监控手段。

    要彻底消除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隐患 ,笔者建议 :

    ──从源头控制杂质 ,提高纯度。青霉素本身并不是过敏源 ,引起患者过敏的是在生产、合成过程中引入的杂质──青霉噻唑等高分子聚合物。控制杂质含量就能控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金少鸿教授获奖的这项技术成果 (凝胶色谱自身对照外标法 )已经输在美国、德国、荷兰等 20多家制药企业 ,香港澳美公司就是采用了这项技术 ,将高聚物杂质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另外 ,国内的抗生素生产巨头如华药、石药、鲁抗等企业也将引进推广此项技术以控制过敏源 ,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 百拇医药
    ──从终端规范经营 ,提高国民素质。目前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严格来说 ,零售药店应该凭医生处方才能出售半合成青霉素类药品 ;或者对前来购买此类药品的消费者 ,应作郑重嘱咐 ,严加警告 ,凡有对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严禁服用 ,或须做皮内敏感试验。对于这项工作 ,应该由执业药师或相关药师负起责任 ,或对店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可否定 ,病人自行购买用药是造成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增加医疗和药品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慎重书写药品说明书。生产口服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厂家往往在其说明书上只提出“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 ,更有甚者 ,某些药厂生产的氨苄青霉素胶囊和羟氨苄青霉素干糖浆在说明书上未标明皮试规定 ,甚至还写“本品无需做过敏试验” ,使病人轻率用药 ,导致病人过敏休克的事件时有发生。而这与《中国药典》“使用阿莫西林前需做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 ,阳性者禁用”的规定相违背。因此笔者建议在说明书上必须特别强调说明 ,以示提醒和引起足够的重视。
, 百拇医药
    新闻链接

    “过敏源”找到了

    主持“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研究”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金少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本报讯 (记者郑泳涛 )2月 1日上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 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金少鸿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金少鸿的获奖项目是他主持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研究”。据了解 ,该课题是国家科委立项的“六五”、“七五”攻关项目。金少鸿倾廿余年心血 ,终于使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青霉素。研究发现 ,青霉素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过敏源”并非药物本身 ,而是药物中过多的高分子杂质。金少鸿研究的高分子杂质测定技术曾输出到德国、韩国、奥地利等国 ,并即将在国内推广应用。应用该技术的目的是要将国产抗生素药物原料和制剂中的高分子杂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减少过敏反应。金少鸿对记者说 ,目前患者注射青霉素前要做皮试 ,口服青霉素也要皮试 ,这是出于安全用药的需要。但口服青霉素这种处方药可以从药店中买到 ,使用口服青霉素导致过敏甚至死亡的个案时有发生。如果去掉药物中的“过敏源” ,就毋须皮试也能保障安全用药。

    当谈到这项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和获奖感受时 ,金少鸿微笑着说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 ,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 ,深感安慰。, http://www.100md.com